教學 | 攝影學習從模仿開始 但你真的試過嗎?

(10.2.2024 更新)

常在「拍出說故事的影像」講座裡,添加了一段學習從模仿開始的章節。想拍出有故事性的影像,攝影的基本功如曝光,構圖…等技巧紮不紮實是主要關鍵,而模仿是基本功養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大家在學習過程可以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特別是攝影大師或是得獎作品。從網路、購買攝影集,隨時閱讀、參考創作思維,並運用像Evernote或是Pinterest等工具儲存下來累積靈感。當你將影像記錄在腦海裡,等時機一到會不自覺地拍下類似的創作。我有收集靈感的習慣,會不定時更新在Pinterest ,歡迎追蹤參考。

課程裡我用了多位大師如:柯錫杰, Sam Abell, Steve McCurry, Saul Leiter, Josef Koudelka ,Alex Webb以及2021 iPhone手機攝影大賽第三名Jeff Rayner等人的作品當作案例跟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 當然拍攝時間有遠近以及個人當時資歷之分,與大師作品的程度不能相提並論,單純以攝影學習角度來看看模仿對創作的幫助

模仿並非copy,街頭攝影很難拍出一模ㄧ樣的創作。 因此,鼓勵大家要「有意識」地模仿。這樣不只不會限制,反而會訓練你的觀察與創作能力。

這張「春天來的愛情」是剛剛過得兔年連假最後一天,跟老婆去陽明山星巴克喝咖啡,在座位上所拍攝。當時還在等候點好的飲品,面對的窗戶東張西望之餘,看見格子窗外盛開的粉色與綠色交錯櫻花樹,想起國家地理雜誌的美國攝影家Sam Abell在日本拍攝在其「Now and then」攝影集的這張「Seeing Garden」作品,給了自己靈感。不同的窗格,不同的呈現方式,一個以靜物攝影,一個加上創作者眼中看見的故事。攝影,從模仿開始。

這張「街頭小霸王」作品是在古巴Cienfuegos拍的。當時在街上閒晃,突然有一群小朋友朝著我的鏡頭迎面而來,也不是萬聖節,但左邊的小男孩就是戴上恐怖面具與玩具刀在鏡頭前揮舞。後方的同時間嬉鬧的哥哥姊姊,以及延伸到後方的妹妹們增加畫面的故事性。拍攝當下心裡想的就是左邊William Klein的這張黑白作品。僅以部落格更新發表,致攝影大師William Klein (1926-2022)。

「Encounter」這張是2015年去肯亞拜訪Masai Mara部落以70-200mm遠距離拍攝的作品,當下只覺得女子頭上的黃色頭巾很鮮豔且具有當地的色彩,鏡頭吸引了對方的目光朝我看過來,按下快門當下,腦中浮現左邊Steve McCurry「阿富汗女孩」的影子。 註:「Encounter」為2015 IPA優選獎作品

「靜巷」這張是2018年在古巴千里達古城拍攝的作品。已經架好的拍攝動作想凍結黃昏時步行的路人,之後再轉換為拍攝車軌的慢速快門。就在尚未轉換前這隻黑狗闖入了構圖,在正中央捕捉到動靜對比的畫面。當下檢視LCD,一見小狗的黑影便立刻想到Josef Koudelka-from Exiles左邊作品的感覺。(註:1. 用Moombookshop攝影集連結 ,可以看看大師介紹與相關作品集。2.「靜巷」為2019 BIFA 自費攝影集首獎代表)

攝影的觀察力培養,除了扎實的基本功外,學習街頭攝影是個最具挑戰但卻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張「等候」是2/8/2023準備晚間街頭攝影實戰班開課之前,白天經過教室附近所拍攝。當時陽光照射在對街的計程車上,想起街頭攝影大師Saul Leiter這張經典作品。於是立刻尋找可以運用的構圖元素,用手機按下快門。不同的色調,不同的主體,但有相似的倒影、隧道式、光影等構圖元素,外加創作者的想法,便成了一張創作。培養觀察力,就從模仿開始吧!平時多看各類作品,幫助累積隨時創作的靈感。

「Alone」是2020年在信義計畫區晚間以華為手機Mate10 Pro拍攝的作品。印象中當時的台北市連日下雨,雨後的濕氣與市內的冷氣,造成櫥窗上的霧氣。想起Saul Leiter大量在街頭偷過充滿霧氣的櫥窗,拍攝油畫風的創作。兩張作品拍攝角度不同,但霧氣是當時靈感的來源。 (註:1. 用Moombookshop攝影集連結 ,可以看看大師介紹與相關作品集。2.「Alone」為2020 MPA優選獎作品)

許多年前曾經買過柯錫杰大師的「心的視界」攝影集,對這張「紅」的作品留下印象 。台灣各地市場不難發現用來遮陽的帆布,2023年在台南市區下榻飯店對面的傳統市場以手機創作時,這片鮮紅的布條吸引了我,並以Galaxy S22 Ultra拍下這張「紅頭女」。雖然柯大師是以靜物拍攝,而我則是用來拍攝街頭題材,但兩者的概念都是來自紅布的靈感,跟大家分享。

一天手機攝影外拍課來到淡水拍攝日落,回程與同學走在老街,發現對街黃色的牆面、紫色天空及路樹所形成的畫面很美。示範拍攝給同學們看後,立即Google柯錫杰大師的名作「樹與牆」,說明創作靈感是來自於此。再次印證有意識地模仿不分資歷,只要腦海中走資料庫,就不會錯過一個創作機會。

在2022年一場手機生活藝術演講我分享最新iPhone手機攝影大賽第三名Jeff Rayner的作品,自己也相當喜歡。 當年到台南評審空檔在漁光島拍下了「雀躍」這張手機作品,如果不是因為整理簡報,也不會有影靈感要捕捉的是小女孩相同的手勢,跳躍及影子的元素。

在一次街頭故事攝影實戰班進階課外拍,我們結束南寮漁港的拍攝行程,轉往新竹市區用餐。當時已經收拾好單眼準備北上,在取車前發現在公園裡玩耍的孩童們,在光影下,Alex Webb的這張作品,給了我立即用手機示範給同學們看的靈感,共同元素很簡單,就是腳跟遊樂場。

模仿不一定要向經典大師致敬。泰國街頭攝影師Tavepong Pratoomwong 是我近幾年來在追蹤的優秀當代創作者,作品充滿詼諧、張力與錯位瞬間表現,特別對這張計程車司機看似要跌倒的畫面印象深刻。「歡樂童年」是在2023年五月份於淡水以單眼所拍攝,在眾多遊玩的小朋友與家長的公園場景,Tavepong給了自己靈感,等待了近一小時後,總算拍到滿意的作品。

荷蘭街頭攝影師Matt Stuart 是另一位當代創作者,在街頭捕捉多元的街頭作品。他善於觀察,掌握光影,不只拍攝有張力的人物也包含許多膾炙人口,以靜物或動物為主角,具有趣味性的影像。

我的作品是在手機街頭攝影基礎班第一次淡水外拍時所拍攝到的示範作品。在老街上看見鴿子走在光影之間,正當要靠近時牠們卻躲開來。等了一點時間,終於等到理想畫面。示範後找到Matt Stuart這張作品,跟同學再次強調有意識模仿的重要。

結語:

攝影學習模仿是一種臨摹,是必經的過程與練習。在帶著學員外拍時,即便分享現場的拍攝示範照,常常差一個位置,一個快門,一個構圖方式,作品也不會完全相同。 因此需要再熟練攝影技巧、多拍之後,它們會轉變為你靈感的養分,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產出自己風格的作品,那才是攝影創作的長期目標。

你們有類似的經驗嗎?

barry.liu79
barry.liu79